2012年的纺织工业,有喜也有忧。
喜的是,全行业最终交出的成绩单依旧靓丽:规模以上总产值增长12.3%,利润增长4%以上,在大工业行业中位居第三位,内销产值已经占到总产值的83%;忧的是,棉价疯涨,出口低迷,国际市场份额下降,并且这些困难今年仍将伴随着行业。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所言,去年我国纺织工业增长来之不易,应该理性看待,但是国内外棉价差和出口困难依然是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死结”。
据预测,今年纺织工业面临的总体形势好于去年,预计全年呈现“前稳后高”的走势,年初基本维持2012年的水平,下半年有望逐步提速。
“疯狂”的棉价差
在钢铁行业,铁矿石因价格高企被称作“疯狂的石头”。对于纺织工业的2012年而言,国内外棉价差也如铁矿石般“疯狂”了一把。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纺织行业纤维用量达到4300万吨,其中棉花用量1000万吨,约占四分之一。去年国内外棉价差平均达到5000元左右,最高时接近7000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进口棉到港税后价格达到1.3万元/吨,而国储棉放储价格为1.9万元/吨,收储价为2.4万元/吨,国内外棉价差达到6000元,差价占比超过40%。
记者了解到,造成当前国内棉花高价差的政策原因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为防止棉花价格忽高忽低,波动不止,国内出台了1.98万元/吨的棉花保护价政策,从而稳住了国内棉价,然而国际棉价却一路下跌,甚至跌至1.1万元/吨;2011年,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国家进一步制定2.04万元/吨的棉花保护价政策,后来又加大了国际采购棉花的力度,以期拉高国际棉价,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截至去年底,国家收储棉库存已经达到950万吨,其中新收储590万吨,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棉花用量,已经处于“涨户”状态。时下,国家正在加大国储棉放储力度,计划放储300万吨,但迄今为止的效果并不理想。截至1月31日,国家累计放储只有30万吨,平均一天一万吨左右。
据透露,在当前内外棉价高企的背景下,尽管国内大部分棉纺厂的库存已经吃干榨净,但仍然不敢购买棉花。
“如果国内外棉价差保持在1500~2000元之间,我国纺织行业即可维持较强的竞争力,但这种差价也不可有意而为之。”高勇表示,接下来的棉花政策导向还要根据这一轮国家抛储情况而定。
高勇透露,到目前为止,今年89万吨的棉花配额已经发放完毕,但滑准税项下的配额仍然未定。中纺联正在与商务部积极协商,希望国家早放多放,同时增加加工贸易量配额。
国际份额20年来首降
中纺联会长王天凯表示,当前纺织工业遇到的问题既有宏观大环境的原因,也有自身存在的特殊问题,在诸多困难中,出口市场需要特别关注。
去年,全社会口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625.6亿美元,同比增长3.3%。高勇表示,这一出口增速是近年以来的第二低,仅次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当年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国际需求减少、国内外棉价差、成本持续上升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困难的主要诱因。”王天凯说。
国际需求低迷无疑是纺织出口减速的最直接原因。根据相关数据,去年1~11月,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0.9%和5%,造成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
另据统计,去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平均上升10%~15%,虽然低于此前年均20%的增速,但劳动力成本依然保持上涨势头。而内外棉价差则严重削弱了棉纺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去年1~11月,我国棉纱出口额同比下降8.9%,进口额却大幅增长56.1%。
值得关注的是,受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及生产成本提升等因素影响,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略有下降。1~11月,我国在欧盟和日本进口市场中所占比重虽仍保持73.2%和40.1%的高位,但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8和1.1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国际市场份额下降,这在20年来尚属首次。
不过,对于纺织出口而言,也有一个利好消息。去年,尽管我国纺织出口增速只有3.3%,但量跌价增的特点依然明显。据统计,去年我国纺织出口数量减少3%,但是出口均价却提高了5%,这表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进一步上升,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运行或“前稳后高”
进入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较为复杂,纺织行业发展既具备相当的积极因素,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国际市场不会明显恶化,内需市场仍将作为纺织行业增长第一引擎,但外需不振、棉花价差大、生产成本上升等重重压力依然存在。
高勇预测,全年纺织行业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的走势,年初基本维持2012年水平,下半年有望逐步提速。
其中,内需回升是今年纺织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预计全年内需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不断提高的国内城镇化率是主要支撑。”高勇说,数据显示,当人均GDP大于3000美元的时候,衣着类消费将明显增加,而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5000美元,这种消费层次有利于增加内销,而中小城市收入水平提高也将显著拉动内需增长。
对于业界普遍关心的棉价走势,高勇坦言,由于国际棉花市场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今年国际棉价缺乏大幅回升的动力,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继续实行的概率较大,预计今年国内棉花价格仍将保持高位,内外棉价差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目前内外棉价差依然高达6000元/吨,仅依靠纺织企业自身调整很难彻底化解价差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从政策层面采取措施有效缩小内外棉价差,缓解棉纺企业竞争压力,将成为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重要因素。”高勇直言,目前国家对于内外棉价差问题尚未形成明确解决方案,但如能尽快研究并出台相关解决措施,对于纺织工业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