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名牌网。今天是
网站首页 单位简介 政策法规 权威查询 会员单位 名牌研究 质量安全 联系我们
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前公示
声明
六部门关于开展2023年绿色建材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
4月8日开始报名!东南大学202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返回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多方面入手 化解结构不合理矛盾
点击数:468 【字体:

        消费品工业的升级涉及诸多方面,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需要从各方面入手,牢牢抓住制约消费品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根本扭转几大结构中的不合理现象。
  从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比例较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消费品工业基础性、民生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涉及的行业门类众多,但大多集中于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和冲击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密集型等物耗较高的传统产业,新兴纺织材料和生物医药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不明显且发展缓慢。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十一五”以来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抑制化学药品原药制造的重复投资,大力发展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从结果看,这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占比下降,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占比上升。但整体而言,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占比依然偏高,超过了20%。相比之下,生物生化制品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对医药行业整体的贡献并不显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医药制造业发展对传统的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依赖较大,新兴的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增长相对缓慢。以西北地区为例(指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2006~2011年期间,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了108%,但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产值仅增长了57.9%,而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产值增长了140.9%。
  从技术结构看自主创新能力徘徊不前
  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十一五”以来,虽然国家强调自主创新,并且对创新活动给予了极大地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消费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部分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甚至出现了下降。
  纵向看,与2006年相比,12个主要消费品工业中有6个行业2011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出现了下降,10个行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同样出现了下降,家具制造表现尤为明显。横向看,2011年12个主要消费品行业中只有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两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的0.7%和12.0%,其他10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均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
  从产业组织结构看行业集中度不高进入门槛低
  在国家力促行业兼并重组的推动下,虽然消费品工业销售额超千亿的超大型企业不断涌现,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消费品工业中小企业占主导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中小企业占主导决定了消费品工业的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不高。
  就进入门槛看,2010年,我国主要消费品行业中马歇尔-勒纳指数大于10%的只有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这一局面一方面会导致过度竞争,另一方面也会加大消费品工业发展的波动性。就行业集中度看,以典型的医药制造业为例,2010年全球医药行业市场集中度(CR3)为18.8%,而我国不到5%,全球前十位企业市场集中度(CR10)为44.4%,而我国则不足15%。行业集中度低下表明,我国大型医药制造企业缺乏,在集团化、规模化的大背景下,难以参与国际竞争。
  从区域结构看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在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始终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以纺织工业为例,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已由1985年的70%提高到88%。2009年以来,随着区域协调战略的推进,国家多渠道力促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先后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
  近三年来,这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至19.70%,比2009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这一进程较慢,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局面短期内很难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近两年,受欧美经济的影响,产业转移放缓。
  从产品结构看低附加值产品依然占主导自主品牌缺乏
  品牌是体现消费品工业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标志,品牌的数量和知名度是消费品工业总体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消费品工业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服装、家纺、家电、等行业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如海尔、波司登、青岛啤酒等得到蓬勃发展;消费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品质量部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整个产品中,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高质量的产品比重不断提升,新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出口得到快速增长;新型塑料、健身器具、小家电、现代化妆品等新产品不断推出。
  但就总体而言,消费品工业依然处在“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窘境,存在贴牌加工企业多、原创品牌企业少,风格雷同产品多、独创特色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消费品工业产品都是终端消费品,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品各行业都处在产业升级阶段,而品牌是整合资源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3000美元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时期是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因此,必须以品牌建设为重要抓手,巩固和提升消费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产业链看集中于加工制造业环节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我国消费品工业多为传统产业,部分行业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在过去的产业发展中多依靠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升,多追求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完整而忽视价值链的完善,直接导致价值链两端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渠道成为整个消费品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此,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牢牢抓住制约消费品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工信部赛迪智库消费品工业研究所)


.
江苏名牌网 江苏名牌事业促进会 版权所有
江苏名牌事业促进会,江苏名牌网,江苏省名牌网,江苏省名牌事业促进会 Copyright(c)2012 http://www.jsmp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统计:
苏ICP备15015466号